硅谷银行事件启示意义何在?央行周学东:外界存在两大误解 不能轻易否定科创金融模式 全球微动态
4月14日,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二级巡视员周学东在2023济南科创金融论坛上表示,硅谷银行投贷联动模式风险远远低于传统银行,此次风险事件爆发,主要是由于其经营模式发生了转变,在资产端配置大量长期资产支持证券(MBS)和国债等非信贷资产,未受保存款比重过高,最终导致流动性危机发生。
周学东强调,不能因为硅谷银行事件就否定了硅谷科创金融模式,应继续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,继续完善包括投贷联动模式在内的创新实践。他同时提醒,应避免客户结构单一;加强对中小银行的监管,尤其是强化流动性风险监测;在货币政策上,应坚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、灵活适度,避免大起大落。
(资料图片)
硅谷银行投贷联动
3月10日,美国硅谷银行宣布因资不抵债申请破产,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和2008年以来最大的银行倒闭事件。这一事件引发连锁反应,震动了全球金融市场。
“我们研究发现,这里存在两个误解。”周学东说,一方面,硅谷银行倒闭不是因为资不抵债,而是因为客户挤兑引发流动性危机;另一方面,也与硅谷银行支持科创企业,以及硅谷银行的投贷联动模式无关。
硅谷银行成立于1983年,早期为普通商业银行,1990年后随着硅谷高科技产业兴起,逐步聚焦于向高科技初创企业及相关私募股权/风险投资(PE/VC)机构提供金融服务。目前已帮助约3万家高科技初创企业实现融资,与全球逾600家VC、120家PE建立业务联系,在美国高科技初创企业投融资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50%。
为解决银行对初创企业贷款的风险收益不匹配问题,硅谷银行开创了以投贷联动为核心的业务模式,具体分三种:一是“贷款+认股权证”,二是“贷款+子公司投资”,三是贷款给PE/VC机构,间接支持企业。
其中,硅谷银行投贷联动模式主要是第三种,即贷款给PE/VC机构。
2019年硅谷银行贷款余额332亿美元,从贷款结构看,一是一半以上的贷款基本以过桥贷款方式投向PE/VC机构,占比53%,以PE/VC投资者的付款承诺为担保(Capital Call Lines of Credit)。二是投向科技和生命科学/医疗保健公司的贷款占比31%。三是私人银行客户贷款占比10%,即给PE/VC和企业高管个人贷款。
风险低于传统银行
事实上,2020年前,硅谷银行经营模式以投贷联动为主,经营管理、盈利性和资产负债是完全健康的。硅谷银行2001-2019年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、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.2%和12%左右,分别高出行业0.2和2.3个百分点;不良贷款率常年处于1%以下,显著低于同业平均水平。
“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结论是,硅谷银行投贷联动模式风险远远低于传统银行。”周学东表示。他指出,硅谷银行投贷联动模式之所以风险较小,主要有四个原因。
第一,“投”“贷”业务风险隔离。硅谷银行投贷联动的前两种模式直接涉及对企业的权益投资,其中认股权证为免费获取且可根据实际交易价格选择是否行权,投资损失十分有限;而通过设立子公司“SVB Capital”专门从事母基金和直投业务,资金来源为自筹,与硅谷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隔离。
第二,信贷风险控制严格。首先,硅谷银行不涉足不熟悉的领域,大量贷款为风险极低的过桥贷,潜在风险较大的投资者依赖贷款占比仅为10%左右。其次,聘用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科技工作经验的人才,并与PE/VC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关系,借助PE/VC的识别能力筛选优质企业,通常只向受到PE/VC资助的初创企业提供一定比例(PE/VC投资额的1/4左右)的贷款。
第三,要求企业和PE/VC机构在硅谷银行开户,有利于监控企业现金流,确保还款能力。
第四,要求企业将知识产权质押,并接受第一位受偿顺序条款,以最大限度减少贷款潜在损失。
复盘风险爆发始末
然而2020-2021年,在宽松政策下,硅谷银行经营模式发生很大的转变。
负债端,短期存款占比大的问题加剧。疫情初期,在美联储宽松政策刺激下科创行业迅速发展,硅谷银行也获得初创企业和PE/VC机构大量资金流入,2021年末存款规模达到1892亿美元,较2019年末增长2倍!
资产端,转向证券投资。面对大规模流入的存款资金,硅谷银行难以靠贷款快速承接,转而配置大量长期证券。这些证券投资以抵押支持债券(MBS)为主(1000亿美元),其次为美国国债(160亿美元),收益率处于2%以下,但期限较长(2.4年-4.1年),硅谷银行资产结构发生较大变动。
2022年3月后,在紧缩政策下,硅谷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暴露。美联储大幅加息,美国科创行业收缩,风险投资同比下降30%,初创企业和PE/VC机构持续消耗资金或转移至收益更高的地方。硅谷银行存款大多超过25万美元的偿付上限,其中未受保存款占比高达95%,在风险发生时存款极易抽逃,加剧对硅谷银行的挤兑。
2022年末,硅谷银行存款较3月的高点(1980亿美元)减少250亿美元,其中无息存款减少450亿美元、占比较上年末下降20个百分点。同时,加息导致硅谷银行持有的大量债券资产价格下跌,2022年末账面浮亏高达175亿美元,超过其160亿美元的资本权益,处于短期无法变现或变现即承担巨额损失的境地。
2023年,美联储继续加息,硅谷银行存款流失进一步加剧,遂于3月9日公告拟采取一系列举措补充流动性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。这引发市场对其流动性不足、财务亏损的担忧,恐慌性抛售硅谷银行股票,PE/VC机构也提醒被投企业将存款转移,一天之内挤兑420亿美元。
最终,2023年3月10日,硅谷银行因资不抵债宣布破产。
硅谷银行的启示录
周学东指出,“正是2020年后硅谷银行经营模式发生了转变,在资产端配置大量长期资产支持证券(MBS)和国债等非信贷资产,同时未受保存款比重过高(91%),最终才导致流动性危机的发生,与科技型贷款和投贷联动模式无关。”
他进一步表示,总体来看,硅谷银行破产也有宏观方面的原因。从监管政策看,2018年后美国出台放松了对中小银行的监管;从货币政策看,美联储本轮加息节奏过快,对市场的流动性冲击巨大,利率不稳定引发长期资产价格大幅变动。这些因素基本与科创融资服务无关,更与投贷联动业务无关。
因此,不能因为硅谷银行事件就否定了硅谷科创金融模式,应继续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,继续完善包括投贷联动模式在内的创新实践,但应避免客户结构单一,并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。监管方面,要加强对中小银行的监管,尤其是强化流动性风险监测;在货币政策上,应坚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、灵活适度,避免大起大落,引发金融市场剧烈震荡,引发金融机构因价格调整带来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。
值得一提的是,4月14日,美联储理事Waller发表了题为《金融稳定与宏观经济稳定:两个问题的两个工具》的讲话,认为美联储应对硅谷银行事件的措施是及时有效的,也是成功的。且正是因为金融风险得到控制,美联储才能更加专注于实现物价稳定。
在中金公司研究部宏观团队看来,这篇讲话代表了美联储内部“鹰”派官员的想法。“Waller的讲话与市场预期相差甚远,我们担心市场对于降息的定价过于乐观。”考虑到美国经济数据的韧性和流动性风险的减退,美联储或将于5月继续加息25 bp。除非金融风险进一步发酵,否则美联储不会很快降息。而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会于7月降息,这一定价或过于超前。
(文章来源:券商中国)
标签: